新華社記者 何磊靜
在江蘇省徐州市一處資源循環利用中心內,一批批廢舊線纜被有序分類、拆解和精細化打包,最終分解成銅、鋁等金屬原材料被循環流通再利用。
這是江蘇省在電力行業的首家資源循環利用中心,每天有能力完成廢舊線纜拆解約50噸。“按每年完成1萬噸廢舊線纜拆解計算,預計每年可減少碳排放近3萬噸。”國網徐州供電公司物資部主任許航說,這個過程既避免了資源浪費,也有效防止污染環境,還能產生新的經濟效益。
這是中國大力推動循環經濟發展的縮影。2025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加強廢棄物循環利用,大力推廣再生材料使用,促進循環經濟發展。《“十四五”循環經濟發展規劃》顯示,中國到2025年要基本建立資源循環型產業體系,資源循環利用產業產值達5萬億元。
在位于宜興市的江蘇碧諾環保科技有限公司廠房內,機器持續運轉,將污泥、廚余垃圾等有機廢棄物轉化成土壤改良劑、除臭劑等產品。
“我們的業務足跡已遍布全球超60個國家和地區。”該公司總經理蔣子厚說。宜興目前已形成完整的環保產業鏈,集聚上下游企業超5000家。
業內人士表示,中國循環經濟產業正在從過去的回收生意為主,發展為具有高科技、高質量屬性的新產業。
“新技術新工藝的突破對循環經濟發展有強勁推動作用。無論是固體廢棄物還是農作物再利用,中國近年來都已取得突飛猛進的發展。”中國循環經濟協會會長朱黎陽說,到2030年中國資源循環利用產業規模有望接近10萬億元。
中國循環經濟協會發布的《循環經濟助力碳達峰研究報告(2023)》顯示,到2025年底,循環經濟對中國碳減排的綜合貢獻率將超過30%。
在江蘇蘇州工業園區的循環經濟產業園內,先進的餐廚垃圾處理設施每天能處理約500噸餐廚垃圾。據該園區一家環保企業總經理黃元宸介紹,大概有90%的廚余垃圾可回收利用做成營養土用于綠化堆肥,還可做成生物質天然氣,并入城市管網。
“不只是廚余垃圾,修剪掉落的樹枝、落葉也可回收利用,可加工成生物質燃料棒,用作熱電廠燃料。”黃元宸說,企業一天可處理100噸綠化垃圾,每年生產出來的燃料棒能賣到900萬元。
中國的閑置商品消費同樣活力十足。南京正努力打造中國首個循環經濟地標級消費目的地,今年新引進阿里巴巴旗下的閑魚循環商店。作為國內數字化閑置交易平臺的先行者,閑魚目前注冊用戶已超6億,每天有400多萬商品發布,日均交易額突破10億元。
“目前中國閑置二手流通規模超過1.3萬億元,展現出巨大的市場潛力。其中線上交易約占40%,這也說明許多閑置交易需求尚未得到有效滿足,線下擁有巨大的市場空間。”閑魚總裁丁健說。
中國推出的《推動大規模設備更新和消費品以舊換新行動方案》指出,2023年中國民用汽車保有量達到3.36億輛,冰箱、洗衣機、空調等主要品類家電保有量超過30億臺。專家表示,這代表閑置消費在循環經濟中有巨大發展空間。
“在擴內需、促消費的大背景下,二手閑置經濟作為循環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有助于加速閑置商品流通、釋放新的消費潛能,進一步暢通國內經濟良性循環。”中國社會科學院財經戰略研究院研究員李勇堅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