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報記者 羅云鵬
“科技人才評價改革使科研導向更明確,讓我能全身心投入到‘扎到根、捅破天’的數據庫系統研究中。”近日,唐博在接受科技日報記者采訪時說。
作為深圳市引進的高層次海外人才,“80后”的唐博2017年入職南方科技大學,2024年成為該校計算機系兼斯發基斯可信自主研究院副教授。“躍遷”般的晉升經歷,讓他更加堅信:“只要堅持做有價值的研究,就一定會有所收獲。”
唐博的故事,是深圳科技人才評價改革中的一個縮影。深圳是全國6個科技人才評價改革試點地區之一,也是華南地區唯一被選為試點的城市。
2024年1月,深圳市政府以一號文件的形式,印發《深圳市關于開展科技人才評價改革試點的實施方案》。深圳市科技創新局外國專家和科技人才處處長陳穎介紹,他們以“職能部門+試點單位+戰略創新平臺”為改革主體,選取14家試點單位、16個責任部門、四大核心戰略平臺,共同推進這項改革試點工作。由此,一場“八仙過海”式的科技人才評價改革漸次拉開。
破“四唯” 立新標
為破除“唯論文、唯帽子、唯職稱、唯學歷”現象,南方科技大學建立校院兩級學術委員會及系聘任(晉升)委員會制度,以及國內外同行專家外部評審等機制。
自入職以來,唐博先后獲深圳市優秀教師、深圳青年五四獎章(集體)、南方科技大學青年教授獎等榮譽,并3次獲得華為難題揭榜的“火花獎”。
“學校學術委員會充分考慮了我擁有與企業研究合作的經驗,在評估重要學術貢獻后,批準了我的長聘職位申請。”唐博說,這一長聘晉升也為他的職業發展帶來了新機遇——獲批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優秀青年基金項目。
與南方科技大學毗鄰的中國科學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以下簡稱“深圳先進院”),則采用“分層分級分類”的策略進行科技人才評價。
“我們將考核評估結果與績效掛鉤,已逐步形成‘能者上、平者讓、庸者下’的激勵機制。”深圳先進院人力資源處負責人黃術強說。
記者了解到,深圳還專門增設了科研儀器設備類人才評價試點。
“大科學裝置建設兼具工程與科研雙重屬性,建設規模大、周期長,技術集成度和復雜度高。”深圳先進光源研究院人力資源部負責人張華安介紹,他們正加強引進和培養涵蓋科學、技術、工程、管理等方面的工程技術復合型人才。
向產品 向產業
“我們以產品論英雄,以‘產品貨架化’作為核心考核指標。”深圳先進電子材料國際創新研究院戰略發展中心部長肖彬說,“通過將研發成果轉化為類似貨架上產品,這樣產品既有明確規格、質量標準,又具備通用性,做好隨時可供應市場的準備。”
記者注意到,對于承擔國家重大攻關任務的人才以及應用研究和技術開發類人才,該院采取“用戶和市場”說了算的評價方式。
“以產品為導向,讓我有足夠多的時間專注于開發、驗證和中試。”該院從事光成像阻焊干膜(SRF)項目的李金輝介紹,通過與材料生產、基板驗證企業及頭部終端用戶的緊密合作,他所從事的大算力芯片封裝基板SRF材料產品化開發進程正在“加速”。
與深圳先進電子材料國際創新研究院不同,深圳清華大學研究院針對傳統科技人才評價體系難以滿足產業合作需求,存在產學研用脫節、人才激勵不足等問題,創新性地實行“三步原則”。
簡單來說,就是在設立研發中心時,以產業化為導向,選拔具備研發、管理、轉化能力的中心帶頭人;在項目執行中,根據分層考核下放評價自主權,自主進行內部管理和激勵;在成果評價階段,實行市場化激勵與約束并行,根據貢獻確定薪酬。
“這三步走下來,可以說構建起了全生命周期分層評價體系,人才評價與產業需求能夠緊密結合的同時,也推動了成果轉化與產業升級。”深圳清華大學研究院黨總支書記、副院長潘澤生說。
該研究院海洋工程技術研發中心項目負責人張子健介紹,通過精準對接產業應用場景,他們團隊已與中海油、中廣核等建立深度合作關系,并承接了多項科技研發項目。
社會公益研究類人才評價具有突出行業特色和崗位的特點。時下,深圳市城市公共安全技術研究院構建起“分類—評價—激勵”三位一體機制,以破解社會公益類人才評價難題。
“除經濟指標外,我們還設計出支撐指標、特別加分項、虛擬產值等多種評價路徑,實現公益價值與市場價值的有機結合。”該院副院長況凱騫說。
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提出,建立以創新能力、質量、實效、貢獻為導向的人才評價體系。
深圳市委科技創新委辦公室主任、市科技創新局局長張林表示:“下一步,我們將與用人單位雙向發力,進一步下放改革權限、銜接國際規則,疏通人才體制機制堵點,完善人才發現、使用、評價、激勵等環節,力求在更高起點上謀劃實施創造性、引領性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