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報記者 張夢然
韓國浦項科技大學研究團隊開發出一項創新技術,能夠在復雜的生物環境中精確修飾特定蛋白質。該技術有望應用于癌癥的診斷和治療,增強個性化精準治療的效果。相關論文作為封面文章刊登在最新的《美國化學會志》(JACS)上。
蛋白質在人體中扮演著至關重要的角色,特別是在疾病診斷和治療研究方面。例如,如通過熒光標記物等生物偶聯技術來識別癌細胞,對推進疾病診斷和藥物研發具有重要意義。然而,傳統的修飾方法存在局限性,包括適用的蛋白質范圍狹窄、需要基因修飾以及可能因非特異性修飾而破壞蛋白質功能等問題。尤其在活體生物系統中,選擇性修飾特定蛋白質面臨巨大挑戰。
為了克服這些難題,研究團隊發現了一種結合脫氧氧嘧啶(dOxa)與適配體(一種基于核酸的分子識別劑)的新方法,實現了對特定蛋白質上的目標位點進行精準修飾。利用這一方法,團隊成功將dOxa連接到靶蛋白的一個特定反應位點上,從理論上講,在45個可能的反應位點中選擇了最優的一個。實驗表明,dOxa化合物比傳統生物修飾試劑(如NHS酯)穩定約100萬倍,在室溫下可保持穩定超過一個月,并且在生物環境中,能在4小時內實現接近100%的偶聯效率。
團隊還在活細胞中對兩種關鍵癌癥生物標志物蛋白——PTK7和核蛋白進行了生物正交標記,從而實時觀察這些蛋白質的動態變化,并揭示它們在癌細胞生長中的作用。這是首次在不影響其功能的情況下,在生物環境中成功修飾特定天然蛋白質。
這種新技術不僅有望應用于癌癥診斷和治療領域,還可能促進針對特定癌細胞的下一代抗體藥物偶聯物的發展,提高生物成像技術區分癌組織的能力,以及通過調節特定蛋白質的功能增強個性化精準治療的效果。此外,通過精確修飾特定蛋白質位點以調控酶的功能,還可為藥物開發和生物功能研究作出重要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