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敘勇 科技日報記者 張強
脊柱轉移瘤作為骨骼系統最常見的惡性腫瘤,其發病率是原發骨腫瘤的40倍。為治療脊柱轉移瘤,解放軍總醫院骨科醫學部派駐第五醫學中心骨科劉耀升主任醫師團隊專門研創了一種新型決策框架。近日,該框架有效性研究的最新成果發表于《脊柱》。相關專家表示,該框架有望為全球脊柱轉移瘤的臨床治療提供重要的理論依據和實踐指導。
據臨床統計,30%—40%的惡性實體瘤患者最終會發生脊柱轉移,導致病理性骨折、脊髓壓迫等嚴重并發癥,嚴重影響患者生活質量。然而,目前國際上尚未形成統一的治療指南,臨床治療面臨重大挑戰。
劉耀升團隊研創的SENO新型脊柱轉移瘤治療決策框架包括四大要素:全身狀況(Systemic conditions)、腫瘤系統治療的有效性(Effectiveness of systemic treatment of tumors)、神經(Neurology)、腫瘤(Oncology)。該框架于2021年1月首次在解放軍總醫院骨科醫學部派駐第五醫學中心骨科提出并應用,其創新性獲得國際同行高度評價。《神經外科學》期刊稱贊其為“值得稱贊的、創新的、有前途的決策框架”,《脊柱雜志》評價其為“微創手術時代的重要決策工具”。目前,該框架已被Springer出版社2024年最新版腫瘤權威著作《跨學科癌癥研究》收錄,標志著其學術價值獲得國際認可。
這一創新性治療決策框架的推廣應用,為脊柱轉移瘤患者提供了更精準、更優化的治療方案,顯著提升了治療效果和生活質量。未來,隨著該框架的進一步完善和普及,有望推動脊柱轉移瘤治療領域的標準化和規范化發展,為更多患者帶來福音。
據悉,這是該團隊在脊柱轉移瘤治療決策框架系列研究中的第三篇論著。團隊的前期研究成果已分別于2023年7月和10月發表在《脊柱雜志》和《神經外科學》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