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報記者 宋迎迎 通訊員 李柯
4月3日,三輛滿載無紡布、花崗巖等貨物的TIR國際運輸車輛在上合示范區TIR國際道路運輸集結中心完成報關、驗收等通關程序后,啟程前往1萬多公里外的俄羅斯首都莫斯科。該批貨物預計7天后送到客商手中。
TIR運輸,是根據聯合國《國際公路運輸公約》規定,開展的跨境公路運輸物流模式,全程無需倒裝和卸貨,具有通關手續便捷、運輸周轉速度快等優勢,運輸成本約是空運的四分之一。在TIR運輸模式下,10000公里跨境運輸時長可縮短至7—10天。
“以我們此次發運的貨物為例,以往采用班列方式運輸,但是湊齊一輛幾十節貨柜的班列并運出國門需要近1個月的時間,空運成本又過高。現在采用TIR模式,只要湊齊一車貨就能發車,到俄羅斯僅需7天,而且還可以實現‘門到門’‘點對點’快遞式運輸,極大降低貨損風險、提高了運輸效率。”傳化上合(青島)國際經貿有限公司招商運營總監梁天瀟介紹說。
自2023年9月開展TIR國際運輸以來,上合示范區目前已開通中俄、中吉烏、中哈等4條TIR國際道路線路,初步形成了國際公路運輸區域樞紐。據統計,今年一季度,上合示范區發運TIR國際運輸車輛80車次,總貨值超5400萬元,總發載量1183噸,TIR中國車輛發運量居全國首位。
“今年,我們計劃在提高現有線路運營效率的同時,繼續探索開通1—2條至上合組織國家的TIR國際道路運輸定班專線,力爭全年開行量突破300車次,貨運量突破6500噸。”梁天瀟表示,他們還將加強與跨境電商、冷鏈物流、制造業等產業的協同合作,推動“TIR+”模式的深度應用,力爭實現TIR運輸的貨物量占跨境電商出口貨物量的20%以上。
“下一步,我們將繼續發揮TIR國際道路運輸集結中心、上合示范區海關監管作業場所等平臺優勢,聯動口岸節點城市,打造完善‘通道+樞紐+網絡’生態體系,不斷提高跨境貿易便利化水平。”上合示范區管委會產業發展一部部長臧元奇表示。
(上合示范區供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