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報記者 王禹涵
4月3日,西安市政府新聞辦舉行新聞發布會,宣布中國(陜西)自由貿易試驗區西安區域(以下簡稱西安區域)掛牌八周年建設成果。作為內陸型自貿試驗區標桿,西安區域累計形成751項制度創新案例,其中40項獲國家層面推廣,制度創新指數位居全國內陸片區第五;中歐班列(西安)開行量、貨運量等核心指標連續七年全國第一,成為驅動內陸開放的核心引擎。
西安市商務局二級巡視員李群剛介紹,自2017年4月成立以來,陜西自貿試驗區西安區域以制度創新為核心,首創“鐵路運輸艙單歸并”“出口貨物區港一體化監管”等10余項全國領先舉措,出口通關時效壓縮50%。新能源汽車產量躋身全國第四,單晶光伏組件全球市場占有率居首,現代化產業體系加速成型。以中歐班列(西安)集結中心為紐帶,開通國際干線18條,累計開行超2.6萬列,占全國總量四分之一;西安咸陽國際機場實現中亞“五國七城”通航全覆蓋,開通全貨運航線52條,初步構建輻射“一帶一路”的立體化開放通道。
海關部門以智慧監管助推貿易便利化,2024年西安市5個綜保區進出口總值達2654.1億元,占全市外貿總額64.5%,首創“出口貨物區港一體化”模式助力中歐班列年開行4985列,空港“智慧旅檢”系統實現“無感通關”。稅務部門精準施策優化營商環境,2024年辦理出口退稅同比增長16.84%,為“走出去”企業減免稅費超1300萬元,并創新推出“離境即退稅”等跨境服務。
李群剛表示,面向未來,西安區域將深化制度型開放,計劃年內形成80項創新成果,推動港貿產融合國際物流樞紐建設,強化與中亞國家合作,優化中歐班列與空港布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