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訊員 蘇華 姜明慧 魏婉麗 科技日報記者 朱彤
4月1日,位于帕米爾高原的新疆烏恰縣正式停暖。至此,在庫爾勒、喀什等南疆縣市,長達5個月的供暖季“溫暖”收官。供暖期間,中國石油塔里木油田累計向南疆42個縣市、46個農牧團場供氣超35億立方米,同比增長12%,創歷史新高,交出了一份亮麗的“溫暖答卷”。
作為我國超深層天然氣生產基地,塔里木油田除向以西氣東輸下游15個省(區、市)的3000余家工業企業和近5億居民生產生活供氣外,還承擔著南疆五地州800萬戶居民生活用氣的供氣任務。
在這個供暖季,塔里木油田立足柯克亞、牙哈“雙子星”儲氣庫,構建起“一南一北”調峰“雙保險”。其中,柯克亞儲氣庫精細調度保供采氣歷時115天,累計采氣1.7億立方米,較去年同期增加近1億立方米,日最大采氣量199萬立方米,為南疆各族群眾提供了可靠的取暖和生活用氣保障。
塔里木油田加強運行管理,充分發揮無人機巡線、機器人巡檢、實時在線監測與風險評價等技術優勢,加強對重點地段的日常巡護,最大化做到風險識別到位、管控措施到位、人員監護到位,確保環塔管網安全運行。同時,按照“分級設置、區域保駕、維搶一體、資源共享”原則,全力構建“1+5”全覆蓋應急保障體系,進一步優化應急預案流程,規范應急處置措施,切實保障了南疆天然氣的安全和穩定供氣。
塔里木油田油氣運銷事業部以數智護航萬里管輸,依托創新工作室、技術論壇、揭榜掛帥3個平臺,全力推進管理創新和技術創新,不斷完善數據傳輸、硬件配置、系統架構,整合智能巡檢、智能監測、視頻監控等系統,重點解決了小口徑管道及液化氣管道內檢測等技術難題,主導研發的減阻劑在生產一線完成驗證,超過預期增輸效果,為冬季保供鋪設了一條智能化的“高速路”。
“首次采用內穿插、氮氣保護等新技術治理儲運設施隱患,全力保障了油氣管網長周期安全運行。我們組織技術骨干深入現場開展安全生產專項檢查和城鎮燃氣管道‘帶病運行’專項治理,為南疆溫暖‘續航’提供強有力的支持。”塔里木油田油氣運銷事業部總工程師兼特種設備安全總監張朋崗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