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報記者 葉青
昇騰910B成為國內算力芯片主流產品、“鵬城·腦海”“混元”等通用大模型嶄露頭角、“WPS AI”成為國內首個協同辦公賽道生成式人工智能應用……4月1日,在廣東省新聞辦舉行的《廣東省推動人工智能與機器人產業創新發展若干政策措施》(以下簡稱《若干政策措施》)新聞發布會上,記者獲悉,廣東在機器人的大模型、芯片、運動控制等領域取得了一批標志性成果。諧波減速器等核心部件實現自主研發,成本降低超50%。
據廣東省科學技術廳副廳長楊軍介紹,自2018年以來,廣東在省重點領域研發計劃中連續布局“新一代人工智能”“智能機器人與裝備制造”重大專項,累計投入省財政資金近14億元,帶動社會資金投入近30億元,并與集成電路設計與制造、工業軟件、腦科學與類腦研究等重大、重點專項協同,加快構建從基礎研究、技術攻關到創新應用多層面的科研攻關體系,初步取得良好成效。
廣東加快建設了一批重大創新平臺,擁有鵬城實驗室、琶洲實驗室等重量級實驗室,廣東人工智能與先進計算研究院等5家高水平創新研究院,以及華為、騰訊等25家省級以上人工智能開放創新平臺。“應該說我們的原始創新和技術創新能力在持續提升。”楊軍說。
在機器人領域,廣東在機器人“大腦”“小腦”方面,研制出首款搭載鴻蒙操作系統的人形機器人“夸父”,已入駐國內大型企業工廠;研制出多模態四足機器人、輪腿式機器人等系列智能機器人產品。
楊軍表示,下一步,廣東將圍繞智能算力基礎底座、核心算法與數據安全、具身智能、前沿技術、創新場景應用等方面,持續組織實施“新一代人工智能”旗艦專項,加快解決超大規模算力調度、邊端算力芯片、大模型技術,以及推動人工智能賦能制造、交通、能源、政務等領域亟待攻關問題。同時,重點圍繞人形機器人、工業機器人、服務及特種機器人等方面,組織實施“智能機器人”重大專項,重點加快靈巧手、空心杯電機、端到端機器人大模型等核心技術攻關,全力打造全球人工智能與機器人產業高地。
“現在我們已經構建起了人工智能與機器人領域多層次創新載體的布局體系,全省擁有13家各類國家級平臺和137家省級平臺。”楊軍透露,下一步將持續打造高水平的產業發展創新平臺,并充分調動粵港澳大灣區國家技術創新中心創新資源,構建全棧國產化的“操作系統/數據庫+智能硬件+大小模型+機器人智能控制”創新聯合體,賦能工業機器人產業升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