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報記者 葉青
4月1日,廣州市市場監督管理局舉行“數字化市場監管在線系統”上線啟動儀式。該系統以“1+1+12”創新框架為核心,深度融合人工智能、大數據等技術,推動市場監管邁入數字化、智慧化新階段。
“數字化市場監管在線系統”于2024年4月開始建設,至2024年10月1日上線試運行。系統以1個數據中心、1個綜合監管與指揮中樞平臺、12條在線監管應用為架構,全面整合市場監管數據資源,打造統一指揮調度的“超強大腦”。通過國產化技術架構和數智化驅動,系統打破部門間數據壁壘,將注冊、許可、信用、執法等12項核心業務串聯成完整生態鏈,實現“事前精準預防、事中智能管控、事后高效服務”的全周期管理模式。
面向企業群眾,該系統推出“市場主體直通車”服務,依托DeepSeek大模型技術,實現企業開辦“AI導辦”“AI審批”。不涉及前置許可的企業設立申請可即報即辦,特別是全表單自動生成功能大幅縮短辦理時間。AI辦照服務讓開辦企業像網購一樣便捷,該功能目前已覆蓋全市設立的合伙企業、個人獨資企業、有限責任公司及其分支機構,上線兩周時間里通過AI審批開設的企業已超2800宗。截至2025年3月,直通車小程序累計訪問量突破1.8億次。
不久前,廣州市市場監督管理局正式上線“預付式經營主體信息查詢”服務平臺。該平臺通過公開商家信用信息、投訴記錄等核心數據,為消費者提供“一站式”查詢服務,助力市民在預付式消費時擦亮雙眼,降低消費風險。
智慧監管是該系統的最大亮點。在監管端,系統集成物聯網感知、非現場監管等技術,構建信用、食品藥品、特種設備等重點領域風險分類模型,實現精準執法。通過市局-區局-監管所三級指揮中樞,匯聚經營主體信息、消費投訴、風險預警等數據,實現“一屏觀全域、一網控風險”。基層工作人員僅需一次登錄即可處理所有任務,解決了基層工作人員在不同系統中反復登錄、數據重復錄入問題,切實減輕基層市場監管人員負擔、提升服務監管效能。
廣州市市場監督管理局有關負責人表示,未來將持續推進系統升級,深化大數據、云計算等技術應用,推動市場監管從“信息化”向“智慧化”躍升,為保障促發展、保安全、惠民生提供更強數字支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