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記者 侯文坤 熊翔鶴 熊琦
近日,多地商超貨架上一款名為“板藍根青菜”的蔬菜“火了”,吸引不少消費者線上線下“圍觀”。
21日中午,記者走進武漢市的盒馬鮮生岳家嘴店看到,板藍根青菜被擺放在春菜品類的顯眼位置,不時有市民前來選購。“第一次看到這種蔬菜,感覺很新奇,名字聽起來挺養生健康的。”“90后”武漢市民張欣看到春菜上新,打算買些嘗嘗鮮。
“店里的板藍根青菜在今年1月10日左右上市,一份300克,售價為13.8元,產自云南。”盒馬鮮生岳家嘴店店長王丹說,作為春菜新品推出的板藍根青菜賣得比香椿都好,現在每天都在加大訂貨量。線上平臺的銷量,也在持續增長。
記者了解到,正在多地上市的板藍根青菜是華中農業大學國家油菜工程技術研究中心歷時十余年時間研制出的新品種,其在外觀、食用及生長習性上皆與普通油菜無異,卻具備多種功效。“板藍根青菜的研發可以說是個‘巧合’。”參與這項研究的華中農業大學植物科學技術學院葛賢宏教授說,2004年前后,華中農業大學國家油菜工程技術中心開始進行油菜與菘藍(別名板藍根)的遠緣雜交研究。
“在研究過程中,我們發現將板藍根的部分遺傳物質導入油菜后,獲得的蔬菜不僅口感清甜,還具有與板藍根類似的抗病毒、抗炎、免疫調節等功效。2021年12月,研究項目通過省科技廳驗收,研究成果獲得國家專利局的認證。”葛賢宏說,經過不斷研究迭代,最后培育出了這款新型菜用油菜品種“菘油1號”,蔬菜名稱為板藍根青菜。
葛賢宏說,與普通油菜相比,板藍根青菜營養成分更全面,口感沒有板藍根的苦澀,取而代之的是類似菜薹的脆甜,并且對烹飪手法要求不高,清炒或涮煮都可以,不容易煮老。
葛賢宏強調,板藍根青菜屬于十字花科類的蔬菜,是菜不是藥,不能當藥用,公眾也不必擔心“吃板藍根蔬菜等于吃藥”“吃多了會對板藍根產生抗藥性”等問題。
據專家介紹,板藍根青菜和油菜一樣都是低溫季節蔬菜,這意味著它在寒冷的季節里能夠良好生長,可以充分利用長江流域的冬閑田來發展,既不與主糧爭地,不影響糧食生產,又能為冬季蔬菜市場提供新的選擇。
葛賢宏說,“菘油1號”已獨家轉讓給湖北鄉香茄生態農業有限公司,通過訂單式生產來推廣,企業與農戶或者合作社簽訂生產協議,由企業提供種子,并負責蔬菜回收,當前主要在云南、甘肅、湖北等地推廣種植,平均畝產在800公斤至1000公斤。由于氣候差異,不同地區的采摘次數也有差別,各地產量有高有低,但回收價格要高于普通油菜薹,經濟效益顯著。
記者了解到,板藍根青菜研發出來后,便在個別地區小規模上市。因為口感和營養俱佳,加上近年來公眾更加注重養生,板藍根青菜也贏得了越來越多消費者青睞。其中,武漢盒馬的最新數據顯示,板藍根青菜2月環比1月銷售增長超200%,2月至今銷量超過香椿,比香椿銷量高了約25%。
對于未來市場前景,葛賢宏表示,油菜在我國主要用于榨油,作為薹類蔬菜并規模化利用還是近幾年的事情,“菘油1號”的培育不會對油用油菜品種的格局產生較大影響,但是作為功能性蔬菜的規模化利用可能會顯著促進更多菜用油菜新品種的開發。
公眾多元化的消費需求為科研提供了更多思路。“后續基于‘菘油1號’的研發思路,還可以開發出板藍根大白菜、板藍根小白菜、板藍根芥菜、板藍根蘿卜等系列蔬菜新類型。”葛賢宏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