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報記者 金鳳
登臨江蘇三臺山國家森林公園,春看衲田花海,夏有曲水風荷,秋賞紅楓之戀,冬來梅村煮雪;走進宿遷古黃河旁的蔡集鎮牛角社區,無邊泳池、咖啡露臺、濕地公園,讓人流連于美麗鄉村的精彩蝶變……
“近年來,宿遷市自然資源和規劃部門緊緊圍繞‘江蘇生態大公園’發展定位,以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全域試點和林業碳匯試點為契機,探索出自然資源資產多要素配置、碳匯項目開發交易、生態資產金融賦能、生態保護補償等多類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模式,實現生態產品供給增加和價值轉化的‘雙贏’。”宿遷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局長王永表示。
不久前,在自然資源部發布的第五批生態產品價值實現典型案例中,江蘇省宿遷市建設“生態大公園”推動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案例入選。
“土地使用權+林木收益權”組合,讓土地生態價值保值增值
國有建設用地進行開發利用時,如何為其此前的生態價值保值增值?泗洪洲億置業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洲億)持有的一張“綠票”給出了新路徑。
2023年7月,泗洪縣汽車城大街上占地59.91畝的泗洪洲億國際汽車城開工。“這塊地以前是農田,后來轉化為國有建設用地。為了彌補這塊地的生態價值損失,我們和意向競拍人協商,由地塊的經營主體,投資購買異地的林業收益權,也就是在泗洪的國有林場馬浪湖林場植樹造林。”泗洪縣自然資源和規劃局局長周挺告訴科技日報記者,他們對這塊地進行生態評估后,將“綠票”定價為17.17萬元,由洲億一次性支付,這筆錢用于馬浪湖林場種植、養護202株楊樹15年。15年后,本金歸還給洲億,楊樹售賣收益的80%歸洲億,10%歸林場,10%歸林場所在地的集體經濟組織。
“考慮到公司在泗洪的發展規劃與楊樹的成熟周期同步,而且將來有售賣楊樹的收益,又能為泗洪的綠水青山貢獻一點力量,所以我們支付了這筆資金。”洲億集團執行董事、泗洪洲億國際汽車城項目總經理郝中華說。
1月23日,記者在馬浪湖林場看到,因這筆“綠票”誕生的楊樹已經長成杯口粗。目前,泗洪縣已經開出4張綠票,“綠票”收入108.29萬元,可以在林場植樹1270株。
“林場還可以使用‘綠票’收入異地植樹造林,擴大覆綠量,同時,產生的收益歸林場所有。”馬浪湖林場場長王淼表示,這些費用還可以異地種植6000株楊樹,12年后,售賣楊樹預計可以獲得五六百萬元的收入。
宿遷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相關負責人表示,目前,宿遷積極探索生態保護補償機制,除了泗洪縣,宿豫區、宿城區等地還探索“附帶生態修復條件的土地出讓”模式,出讓土地4宗119畝,獲得生態投資金額23.14萬元。
金融賦能“林業碳匯”,讓“生態品牌”變“生態資本”
乘著觀光車奔馳在江蘇三臺山國家森林公園(以下簡稱三臺山)的林中小道上,如在畫中穿行。從三臺山制高點天和塔俯瞰,駱馬湖在地平線上若隱若現,鏡湖的湖水清澈透明,在陽光照耀下閃爍著粼粼波光。
然而,十幾年前,這里還是一處生態傷疤。“三臺山地區石英砂資源豐富,經過數十年的持續開采,區域礦坑密布,水土流失嚴重,森林群落不穩定,經濟效益和生態效益較低。”江蘇三臺山旅游發展有限公司副總經理王懷陽告訴科技日報記者,2014年,宿遷市對三臺山地區啟動生態修復工程。十幾年來,三臺山種植彩葉大喬木30余萬株,新植速生優質的鄉土樹種近3000畝,形成2220畝的花海壯麗景觀,同時實施礦塘修復,將礦坑修復和水系溝通結合起來,引入駱馬湖水,既形成了獨特的水系景觀,又解決了三臺山地區長期缺水和森林防火難題。
三臺山的美麗景致不僅吸引了75萬游客紛至沓來,也讓這里的生態產品擁有了更多顯性價值。2024年11月,三臺山獲得南京銀行林業碳匯500萬元的授信額度。
“我們評估了三臺山林場中松樹、玉蘭、銀杏、榆樹、欒樹等58種樹種34.6萬株樹木的碳匯量,最終確認從2015年4月開始計期20年,預計產生減排12.3281萬噸,價值約1056.89萬元。”南京銀行宿遷分行公司金融部總經理助理劉妮表示,他們希望以碳匯權質押業務的落地,鼓勵更多企業通過生態權益質押獲得銀行授信、貸款,幫助企業實現綠色生產和可持續發展。
宿遷金融監管分局金融消保科一級主任科員王慧娟表示,該局持續進行綠色發展理念和綠色金融創新引導,重點支持工業碳匯、花木種植、生態蟹養殖等7個特色生態項目,截至2024年10月末,7大項目信貸余額53.51億元,較年初增加35.47億元,實現翻番。
“生態+產業”聯姻,生態修復提升生態價值
梨樹花田、度假酒店、稻田書店……走進如今的宿遷市宿城區蔡集鎮牛角社區,往日河道淤塞、村舍簡陋的景象不復存在。位于社區中心的牛角淹,如今被打造成牛角村歡樂田園度假區。
牛角淹及附近的朱海村朱海水庫、西民便河是駱馬湖出入湖河道生態整治項目的重要組成部分,是連通黃河和長江兩大重點生態區的重要生態廊道。
宿遷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高級工程師郭斌介紹:“此前,牛角淹、西民便河多年未進行清淤治理,河道底泥淤積嚴重,濕地植被覆蓋度整體偏低,生態環境亟待改善。”
2020年起,牛角社區開始啟動整體環境整治。“我們對牛角淹周邊的水環境進行控源截污系統治理,杜絕生活污水入河,對牛角淹北側的匯水渠道進行清淤疏浚,新建生態溝渠,凈化上游面源污染,還規劃新建了跌水景觀三處,促進水體循環流動。”牛角社區黨委副書記吳柏霖說。
行走在深冬的牛角淹,水面清澈,兒童樂園、游船等水上設施靜候游人,河岸旁的民宿窗明幾凈,有不少客房已經被預訂。
“經過生態修復后,村里現在每年流轉土地進行生態農業開發和鄉村旅游建設,每年有100多萬元的收入。村里還有150多人在附近的民宿、書屋、兒童樂園等文旅產業中打工,年人均收入從2020年的1萬多元增長到2024年的2.9萬多元。”吳柏霖說。
牛角社區如今的流水潺潺、鳥飛魚躍是宿遷市增強生態產品供給能力,提升生態價值的生動實踐。
宿遷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相關負責人表示,按照“生態+產業”發展模式,宿遷開展河道生態保護修復和水環境治理工程,建設集生態農業、花卉市場、水上樂園和民宿于一體的綜合文旅產業片區,區域內整體水質和生物多樣性得到改善,濕地鳥類由33科62種增加至36科76種,生態產品供給潛力進一步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