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報記者 華凌
1月21日,北京市豐臺區召開2025年度接訴即辦大會。據悉,豐臺區將積極探索科技賦能接訴即辦,提升輔助決策水平,強化新技術應用,提高接訴即辦全流程數智化水平。
會上,豐臺區委書記王少峰指出,2025年要以更加飽滿的熱情、更加昂揚的斗志、更加務實的作風,努力拼搏、奮勇向前,以接訴即辦工作的新業績、新成效,為開創首都超大城市治理現代化建設新局面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據介紹,2024年,豐臺區接訴即辦受理群眾訴求59.78萬件,較2023年降低5.45%,訴求量連續兩年下降,“降量提質”初見成效。此外,全年響應率、解決率、滿意率也得到提升,尤其是解決率達95.22%,較去年提高2.54%。民生項目池推動443個重點民生項目落地,切實解決了一大批群眾急難愁盼問題。
2025年,豐臺區將緊緊圍繞提升群眾訴求解決率這一核心任務,進一步規范全區工作機制,努力實現保良好爭優秀的工作目標。今年,豐臺區將聚焦打造更加高效、便捷、優質的接訴即辦服務體系,加強制度建設、優化服務平臺、強化隊伍建設、深化民生問題解決等方面的工作力度。同時,在解決疑難訴求方面,豐臺區構建主動治理與多元共治新格局,以“每月一題”為抓手,篩選訴求集中、反映突出,解決有難度的問題,納入區級“每月一題”,深度分析,持續治理,推進未訴先辦走深走實。
豐臺區持續開展民生項目池,各街鎮結合轄區情況謀劃2025年民生實事項目,匯總形成《豐臺區2025年各街鎮民生項目池清單》,將關注度高、反映集中、需求迫切的熱點、疑難問題納入清單,對民生實事進行清單式管理、項目化推進,使民之所望和施政所向一目了然。
值得關注的是,豐臺區將積極探索科技賦能接訴即辦,體現在:一是運用大數據分析技術,對訴求進行深度挖掘和分析,識別出問題的熱點、難點和趨勢為決策提供科學依據。通過可視化工具,將分析結果以直觀的方式呈現。二是利用機器學習模型不斷優化接訴即辦業務相關模型的準確性和響應速度,提升服務效率和質量。聚焦區域性發展難題,豐臺區充分發揮接訴即辦“窗口+智庫”作用,加強預判預警,將接訴即辦民生大數據作為輔助政府科學決策的重要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