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報記者 魏依晨 通訊員 陳明建 劉大釗
在江西省全南縣,有一個叫自然之星的有機蔬菜基地,韭菜、杭白菜、奶白菜、雞毛菜等優質蔬菜一應俱全。
全南是江西省的“南大門”,毗鄰粵港澳大灣區,是傳統的蔬菜種植縣。這兩年,全南縣借助冷鏈物流體系,只要3個多小時,就能將高品質的有機蔬菜送達粵港澳大灣區。
當城市進入夢鄉,這里卻燈火通明,開始了真正的繁忙。一筐筐新鮮的有機蔬菜當天從地里采摘,經過田間冷庫急速預冷和低溫加工,再裝上冷鏈物流車,就要連夜運抵深圳的蔬菜集散中心。整個過程都是在低溫下進行,從而最大限度保持了蔬菜的新鮮度。
“比如這個奶白菜,從標簽上就可以看到它產于江西省贛州市全南縣。通過掃描這個有機追溯碼,就能夠查出當地基地的情況。雖然一斤大概是30塊錢,但是老百姓也覺得值,因為它們足夠新鮮。”自然之星全南基地加工車間負責人杜峰說。
從田間采摘到高端商超再到市民采購,整個過程低溫進行,實現了全程無脫冷,蔬菜的附加值大大提高了。
全南縣農業農村局局長曾渝峰介紹,今年,該縣打算再擴種500畝,讓全南生產的新鮮有機蔬菜“走上”更多大灣區老百姓的餐桌。目前基地的總面積達到7000畝,并且在基地的帶動下,全縣蔬菜種植面積逐年擴大,年產值突破7億元,強力帶動了6500戶農戶參與發展蔬菜種植,農戶戶均年增收2.3萬元。
近年來,全南縣堅持科技興農、品牌強農,從大灣區引進科技領軍型農業龍頭企業,帶動全縣農業產業轉型升級,實現高質量發展。
全南縣以農業產業化高質量發展為目標,持續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建立了有機蔬菜、特色水產、畜禽養殖等優勢產業龍頭企業梯隊培育機制,建成粵港澳大灣區“菜籃子”生產基地6個,全縣蔬菜播種面積穩定在12萬畝以上,總產量達22萬噸,每年銷往粵港澳大灣區蔬菜13萬噸。
“我們依托冷鏈物流園項目,加快構建智能化冷鏈運營作業體系,更好地保障‘菜籃子’的高效供給。”全南縣委副書記、縣長邊建忠說,該縣對標大灣區需求打造有機農業種植技術體系,實現育種、種植、田間管理等全產業鏈有機生產,開通贛廣深冷鏈物流干線,實現從老區田間地頭到大灣區商超市場的無縫對接。
“下一步,我們將大力創建粵港澳大灣區菜籃子生產基地、盒馬村和‘圳品’等農業產業品牌,認證一批綠色、有機、名特優新農產品,通過這一系列舉措,加快推進我縣農業產業化高質量發展,為鄉村全面振興注入新動能。”邊建忠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