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學勤 云南省政府秘書長,省科技廳黨組書記、廳長
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指出,深化科技成果轉化機制改革。深入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云南省科技廳緊密結合云南實際,緊盯科技創新面臨的難點堵點,堅持以改革促創新、以創新促發展,在促進科技成果轉化應用、強化企業科技創新主體地位、推動科技與產業創新融合上下功夫,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產力,更好為云南省高質量發展蓄勢賦能。
一是完善技術轉移體系,促進科技成果轉化應用。近年來,云南省高度重視科技成果轉化工作,將成果轉化作為連接科研和生產的關鍵環節來抓,科技成果產業化路徑不斷拓寬。2023年,全省技術合同認定登記數達14179份,同比增長88.70%;合同登記總金額269.36億元,同比增長22.88%。云南省科技金融體系不斷完善,4家合作金融機構面向科技型企業平均貸款利率3.85%,一批特色科技金融產品落地云南。截至2023年底,省內銀行機構科技型企業貸款余額增長17.42%,比全省銀行業貸款平均增速高9.39個百分點。
云南省科技廳緊緊圍繞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對深化科技成果轉化機制改革作出部署,通過一線調研、走訪座談、反復論證,正在研究制定《促進科技成果轉移轉化的十五條措施》,旨在破除制約科技成果轉化的障礙,推動職務科技成果賦權改革,允許科技人員在科技成果轉化收益分配上有更大自主權,推行“先使用后付費”機制。云南省科技廳將緊盯科技成果概念驗證、中試熟化環節,鼓勵建設科技成果轉化中試驗證平臺;強化科技產業金融支撐,完善引導耐心資本投早、投小、投長遠、投硬科技的支撐政策,滿足更多科技型企業成果轉化融資需求;堅持“用”字導向,推動企業等市場主體圍繞全省經濟社會發展和重大任務凝練重大科技攻關需求,招引國內外科研團隊攻關。
二是深化科技體制改革,強化企業科技創新主體地位。近年來,云南省高新技術企業培育跑出“加速度”,增長率連年保持在25%左右,總數突破3000戶,與“十三五”末相比,接近翻番。云南省推行企業科技特派員制度,選聘科技副總、產業導師,打通科技服務企業“最后一公里”;依托行業龍頭企業組建7家創新聯合體,有效促進全產業鏈貫通。
云南省科技廳將持續深化科技體制改革,強化企業科技創新主體地位。要深入推進“一企一策”培育指導服務,激勵和引導雙創孵化載體引進、培育高新技術企業,推進科技型企業梯度培育,完善“科技型中小企業—高新技術企業—瞪羚企業—獨角獸企業—科技型領軍企業”培育體系,促進企業融通創新,做大做強創新基本盤;重點支持“鏈主”企業、科技型領軍企業組建創新聯合體,開展有組織的產業重大關鍵核心技術攻關,積極服務產業強省建設;完善持續穩定的多元投入機制,堅持政策引導,優化政府—企業基礎研究聯合基金效能,完善創新聯合資助模式,鼓勵高校、科研院所、企業支持基礎研究,推動開展高風險、高價值基礎研究。在新能源、貴金屬、疫苗等優勢領域繼續布局產業領域的制高點,積極引進新興技術產業,為未來新賽道競爭打下基礎。
三是推動科技與產業創新融合,促進云南高質量發展。近年來,云南省科技廳不斷提升科技供給的質與量,圍繞新材料、生物醫藥和大健康、高原特色現代農業、先進裝備制造等重點產業布局,建設9家國家級重點實驗室、6家云南實驗室,打牢科技創新根基;成功參與舉辦兩屆騰沖科學家論壇,促進人才引進項目386個、招商引資項目180個,柔性引進高層次人才335名,促使大批優質科技資源落地云南,有力提升全省創新能力,推動突破一批關鍵核心技術,在服務全省重點產業發展、重大工程建設、重要民生工作上取得新成效。
云南省科技廳將加強創新資源統籌和力量組織,促進科技成果轉化,推動科技創新與產業創新深度融合。圍繞改進科技計劃管理、產業鏈與創新鏈深度融合,統籌推進教育科技人才體制機制一體改革,推動改革效能正向疊加、充分釋放;抓實創新平臺建設,力爭讓更多國家級創新平臺落地云南,實現省級平臺對重點產業、行業品類全覆蓋;優化平臺結構體系,加大關鍵核心技術研發類、成果轉化類等直接促進產業發展的創新平臺建設比重;完善創新機制建設,對創新平臺實行分類管理,建立與重大科技成果產出、企業委托投入、產業經濟效益掛鉤的獎補機制,以靈活放權的管理機制激發創新活力,支撐服務全省經濟社會發展;推動科技開放合作,進一步強化滇滬科技合作等東西部科技對接機制,開展好“雙招雙引”系列活動;高標準籌備辦好2024騰沖科學家論壇,擦亮“科技達沃斯”品牌,實現以論壇促招商、以論壇促發展,吸引更多優質科技資源入滇落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