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報記者 馬愛平
春風送暖,大地復蘇。在廣袤的黑土地上,一幅生機勃勃的備耕畫卷正徐徐展開。
在這幅畫卷中,總能見到科技特派員們忙碌的身影。他們送“科技”下鄉,帶來先進的農業技術和知識,為農民朋友們解疑釋惑,助力春耕。在黑龍江省佳木斯市湯原縣,科技特派員們與縣科協緊密合作,為農戶們量身定制了一系列科技培訓方案。
日前,湯原縣科協特別邀請了省級科技特派員專家團隊,為當地農戶進行了水稻選種、病蟲害防治及科學施肥等方面的專業培訓。這些專家就像農民們的“家庭教師”,耐心細致地解答他們在農業生產中遇到的問題。
“這次參加縣里科協組織的食用菌、水稻單產提升培訓班,真是收獲滿滿?。 狈N植戶劉德利參加完培訓后興奮地說。
在培訓過程中,專家們不僅傳授了理論知識,還親自來到田間地頭進行實地指導。隨著氣溫逐漸回升,勝利鄉勝利村的水稻催芽車間也開始進入忙碌狀態。智能催芽車間自2019年建成投入使用以來,每年可為4萬畝水田提供育苗用種。
在這里,科技特派員王慶勝指導技術人員把控催芽過程中的溫度、水分和空氣等重要因素,面對面教授他們水稻催芽技術的要點和技巧。
“以前水稻浸種催芽都是自己在家用大缸泡、火炕捂,冷熱不均,出芽不齊,還有的冒不出芽來,瞎了種子不說,插在苗床上也容易得病。現在有了智能化的車間,芽出得又壯又整齊,出芽率也高,一點也不用擔心瞎種子?!眲倮逅痉N植戶王云生笑著說。
除了水稻種植外,科技特派員們還關注到了當地的食用菌產業。在勝利鄉吉城村的食用菌示范基地,黑木耳菌包正處于后熟期。
“為了避免環境條件管理不當影響黑木耳的產量和品質,我們來到基地,為農戶進行現場技術服務,指導農戶管控好現階段菌包的溫度和濕度,控制好光照強度,為下階段開口催芽環境做好準備和調整,以保證黑木耳出芽整齊,為提高木耳品質和產量奠定基礎?!笨萍继嘏蓡T、省食用菌產業技術體系崗位專家、黑龍江省農墾科學院副研究員鄭安波告訴記者。
科技特派員們不僅為農民們帶來了先進的農業技術,還為他們打開了新的致富門路。在食用菌示范基地,村民們不僅可以在“家門口”找到就業崗位,還能學習到木耳栽培技術?!霸诨馗苫钜惶炀湍軖?00多塊錢,還能學習栽培技術,以后我也可以自己種植木耳,增加更多的收入了?!?span style="font-size: 14pt;">吉城村的村民李寶才高興地說。
科技特派員一頭連著科技創新,一頭連著生產實踐。得益于他們的長期指導,吉城村的木耳栽培面積逐年增加,產業效益也日益凸顯。
展望未來,湯原縣科協相關負責人表示,將繼續聯合勝利鄉政府加大春耕生產組織力度,充分發揮省市縣三級科技特派員的作用,積極做好農業生產科技服務工作,指導農民搶抓農時、掀起春耕播種高潮。相信在科技特派員們的助力下,這片黑土地會煥發出勃勃生機與活力。
(受訪者供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