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報記者 劉昊
3月22日,廣西壯族自治區政府新聞辦公室舉行了解讀《廣西壯族自治區國土空間規劃(2021—2035年)》新聞發布會。記者獲悉,廣西編制了《廣西壯族自治區國土空間規劃(2021—2035年)》(以下簡稱《規劃》),并獲國務院批復實施。
《規劃》分析了廣西國土空間的基礎與形勢,緊緊圍繞服務國家和區域重大戰略落地實施和建設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壯美廣西總目標謀篇布局,明確國土空間開發、保護、利用與修復的戰略目標和任務。
廣西自然資源廳有關負責人介紹,《規劃》是廣西首部“多規合一”的自治區級國土空間規劃,也是生態文明體制改革的重要實踐成果。《規劃》具有以下5大方面特色亮點:堅持底線思維,筑牢安全發展的空間基礎;堅持發展為要,支撐構建新發展格局;堅持人民至上,支持打造高品質國土空間;堅持彰顯特色,推動塑造壯美魅力空間;堅持高效治理,實施規劃全生命周期治理。
“三區三線”是調整經濟結構、規劃產業發展、推進城鎮化不可逾越的紅線。為落實最嚴格的耕地保護制度、生態環境保護制度和節約用地制度,發揮耕地和永久基本農田、生態保護紅線、城鎮開發邊界三條控制線作為調整經濟結構、規劃產業發展、推進城鎮化不可逾越紅線的作用,廣西根據國家統一部署,按照“自治區統籌,市縣主責”的要求,在國土空間規劃中統籌劃定三條控制線,劃定成果于2022年10月獲國家批準正式啟用。
發布會介紹,劃定工作嚴格落實國家有關規則,在夯實糧食安全和生態安全的基礎上,妥善協調解決了一批保護與開發矛盾沖突問題,保障了社會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合理空間需求。一是堅持耕地應保盡保、永久基本農田應劃盡劃,劃定耕地保有量不低于4872.00萬畝,永久基本農田保護面積不低于4306.00萬畝,夯實了廣西糧食安全的空間基礎。二是按照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的原則,劃定生態保護紅線面積不低于5.04萬平方千米,厚植生態環境優勢,筑牢了廣西作為我國南方重要生態屏障的生態保護格局。三是城鎮開發邊界按照國家要求基于2020年城鎮建設用地規模的1.3倍進行劃定,防止城鎮無序擴張,優化城鎮空間結構和布局,推動城鎮空間內涵式集約化綠色低碳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