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報記者 張佳星 劉垠
“今年頭兩個月形勢持續向好,比如中央企業的社會售電量增長13%,汽車銷售量增長15%,水運集裝箱運載量增長17%,航空、物流運輸同比增長了59%?!?月5日,在十四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首場“部長通道”上,國務院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委員會主任張玉卓給出的最新數據,展現了我國經濟持續向好的發展態勢和十足后勁。
部長通道上,來自科學技術部、水利部、農業農村部、國務院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委員會的一把手與記者面對面,不回避問題和困難,用扎實的數據和實打實的成效向世界展現我國經濟向好的澎湃“源動力”。
提前布局新興產業,抓住新質生產力技術源頭
國有汽車企業在這方面發展還不夠快,怎么辦?“我們調整政策,對三家中央汽車企業,進行新能源汽車業務的單獨考核?!睆堄褡空f。
人工智能發展仍舊存在數據共享、基礎設施共享的問題,怎么辦?張玉卓表示,要通過政策調整推動協同共享,以高水平的協同來推動高質量發展。
“政府工作報告對國資國企方面的安排部署包括國有企業深化改革、國有經濟布局優化和結構調整、做強做優主業、國有企業增加核心功能、提高核心競爭力、建設世界一流企業和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等?!睆堄褡勘硎荆七M高質量發展是首要任務。
高質量發展的路上沒有一馬平川,有的是對體制機制障礙的破除和對大膽創新的激勵。張玉卓表示,在“頂天”方面,中央企業在國產大飛機、國產大型郵輪,航空發動機、燃氣輪機、第四代核電技術等大科學工程方面表現突出。但在“立地”方面仍需加強,要通過加大基礎研究和應用技術研究力度,融入全球創新網絡,聯合國內的科研機構、高等院校、頭部民營企業和創新型民營企業等,解決新質生產力的技術源頭問題。
“我們的目標是,到2025年,中央企業戰略性新興產業收入的占比要達到35%,在類腦智能、量子信息、可控核聚變等方面要提前布局?!睆堄褡空f。
糧食“二十連豐”,端好中國自己的飯碗
過去一年,自然災害沒少發生,糧食還能豐收?嚴重洪澇疊加局部干旱,怎么會再創新高?針對這些犀利的問題,農業農村部部長唐仁健絲毫沒有回避。他坦言:“去年的‘爛場雨’使得夏糧減少25億斤。但通過‘以秋補夏’‘以豐補歉’,我國去年糧食總產量達到13908億斤,比上年增產了177.6億斤,再創歷史新高?!?/p>
“手中有糧”的底氣讓公眾倍感踏實。唐仁健表示,我國人均糧食占有量達到493公斤,比上年又增加7公斤,繼續高于國際公認的400公斤糧食安全線。
“糧食是剛需品,如果缺糧市場價格一定會有所反映?!碧迫式≌f,聯合國糧農組織的數據顯示,去年國際大米價格指數上漲21%,但我國國內大米價格上漲比例為1.7%。這就是很好的數據支撐,作不了假。
“手中有糧”的底氣來自于我國農業的高質量發展。唐仁健表示,當前三大主糧基本實現全程機械化。比如95%以上的小麥為機收,一臺機器頂過去100個勞動力;我國已經建成10億畝高標準農田,即便在2022年長江流域多省高溫干旱時,仍能保障89%中稻和95%晚稻有水可灌。
建好國家水網,保障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
我國的基本水情是夏汛冬枯、北缺南豐,水資源時空分布極不均衡,水資源分布與生產力布局不相匹配,面對這些問題,如何給出有效對策?
“要促進水資源在時間層面實現跨期調節、以豐補枯,在空間層面實現南北調配、東西互濟。”水利部部長李國英表示,推進國家水網建設的目標是增強水資源調控能力和水資源供給能力,保障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
為此,國家水網建設將加快構建水資源配置的網絡格局。李國英介紹,預計國家水網將于2035年建成,以長江、淮河、黃河、海河這四大水系為基礎,以南水北調東線、中線、西線這三條調水線路為骨干,構建起國家水網主骨架和大動脈,繼而形成與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相適應的國家水安全保障體系。